向陽園的20隻蛋雞,即將要在東華大學展開新生活。向陽園獸醫顧問李宏韡醫師在這學期,開了一門叫做「生活養雞學--輔療雞育成」的通識課,一共有22位同學要在這學期同心協力照顧這20隻雞。
養雞?這樣子的概念對許多同學而言,想必相當新鮮吧。
守恩和家豪到課堂上親自和同學們講解養雞器材,以及一些養雞須知,這些雞會先需要住在移動式一個星期適應,一個星期後再放牧,同時這些雞已經分出階級,不太會有打架的情形。家豪也提醒同學們在撿蛋或接觸前後洗手,以及餵飼料時間等等細節問題,而台下同學們聽得專心致志,興致盎然。
由於養雞的地點可能會有蛇出沒,提到這一點時不少同學面面相覷,尤其當家豪講到過去有案家遇過眼鏡蛇,加上快要到了蛇出沒頻繁的夏季,有位男同學鼓起勇氣問:「請問如果遇到蛇,牠又盤踞在雞場裡面,那我們是要聯絡相關單位還是你們?」問題一出來,其他同學都有默契地笑了。
守恩則回答:「因為人在走動,白天遇到蛇的機率會很少。我們會建議同學有事沒事就在附近走動,晃一下、看一下,這也是避免蛇出沒的一個方式。」
「最重要的是你們的安全。不要蛇盤在那你們為了救雞……是不需要做到這樣啦。」家豪補充,而同學也笑了出來。
半個小時講解結束後,就要來實地操作了。每組同學都有所謂的「雞長」,在聽完家豪引導如何裝設飼料盆和水槽後,雞長們上前領取所有必須的器材,準備和組員們絞盡腦汁打造安全又適合雞隻居住的雞場。在這之前,同學們早已經用黑網結合尼龍繩、帆布,親手圍出遮風避雨的安居之所,而每一組打造的家園,從格局到裝潢都各有巧思。
為雞隻張羅居家環境的時候,我們也在其中一座雞舍發現一隻築巢試圖占領雞舍的棕馬蜂,以雞舍的木屑建造出堅固的家園。仔細看蜂巢裡面已有乳白色的蜂卵,不過很可惜的是,這座雞舍早已經出租了,因此雖然棕馬蜂青睞這座雞舍,同學們還是要請牠另覓他處。
鋪粗糠、倒飼料、裝設水槽上的寶特瓶……這些過程中,也有不少的同學持續改良雞舍,有些同學認為帆布的角度太低,要是傾盆大雨下來可能會壓垮帆布,因此努力要讓帆布懸掛的地方變得更高,利用掉落的樹枝綁鐵絲的方式,將鐵絲拋過身高難以企及的樹枝,牢牢將帆布固定好。
也有的組別選擇用挖洞的方式固定帆布,將結實的樹枝插進洞中後放上磚頭,接著一鏟一鏟地將土鋪回去,不過後來發現這樣子似乎不夠穩固,同學們便笑說「還是要從根本性的去解決」,重新將洞挖深一些。
在張羅好雞舍的家具以後,重頭戲總算來了。
促成這堂課、東華大學通識中心「社會參與辦公室」主任顧瑜君教授打趣地說:「讓我們恭請雞老師出場!」只見所有的人在看到雞的一瞬間不約而同露出笑容並拿出相機待命,偶爾聽到聞訊而來其他學院的學生好奇問「這雞可以吃嗎」,後來才知道,原來這些雞都是蛋雞,要在這裡作為寵物好好的陪伴同學們度過三個月。
在守恩示範抱雞時,顧瑜君教授也率先自告奮勇前來體驗,雞在她的雙掌間安安份份,讓顧瑜君教授很是歡喜。
陸續將雞籠搬進自己的雞圈後,同學們一個接一個嘗試把雞抱進雞舍裡安頓,神奇的是,在抱之前大部分人是戰戰兢兢的,但在抱雞之後多數都會露出笑容來,也許是像狗兒一樣的柔軟令人忍不住卸下心防。
母雞們一搬進雞舍,隨即就自然而然的啄食起新鮮的飼料。奇妙的是,這樣一個看似平凡無奇的動作,卻能讓周遭的同學平心靜氣,什麼也不做的在旁邊站著,花上好幾分鐘的時間微笑看雞吃飯、喝水、跳上棲架和蛋箱探險,也有的同學直接拔起手邊的咸豐草餵雞,並且用手機留下難得的畫面。
李醫師提到,雞可以釋放人的壓力,同時雞也是早年社會永續生活的縮影,當雞吃完廚餘以後生產出我們所需的蛋白質,是一種環保的生態循環系統。在花東有許多的弱勢家庭,李醫師希望同學們學會如何飼養療癒雞,日後也可將養雞技術帶進偏遠的鄉鎮,輔導弱勢家庭,因為母雞生下的雞蛋可以自己食用,也可以拿去販售。
守恩也提到,療癒雞課程培養了學生的責任感,也因和其他課程不同的是,這堂課強調學生能夠實際操作,親自體驗養雞的酸甜苦辣,比起紙上的理論與影像,學生們也能夠體會養雞為什麼會是一件療癒的事。同時,守恩也分享了她對未來療癒雞服務的願景,「如果療癒雞有認證很棒,你可以帶自己家的雞來考試。因為目前所有的療癒雞都是從向陽園出去,如果我們想要到台北服務,就會有所限制。如果以後有了認證機制,台北的動物訓練師也戴自己養的雞外出服務,或是有屬於自己的療癒雞服務。」
由於療癒雞服務在台灣是相當嶄新的服務,自由度和彈性可以說是相當的高,熬過了前期初創的懵懂與挫敗,也訂定了相關規範。除此之外,同樣已臻成熟的移動式雞舍也有了明確的成本計算和收費方式,自信地以專業服務更多有需要的身心障礙者與機構,希望能夠讓療癒雞相關服務永續經營下去。
向陽園的夥伴們如今已帶著滿身經驗,渴望將療癒雞服務推向更寬闊的領域,而藉由將服務帶進學校、機構,能讓一般社會大眾更加了解雞的獨立與可愛,同時也為動物輔療帶來別緻的面貌。
留言列表